1. 毛澤東與“向北發展,向南防御”戰略方針的制定實施/于 磊
抗日戰爭勝利后,國共雙方以及美國、蘇聯紛紛將目光投向中國東北這一戰略要地。國民黨軍此時遠在西南、西北地區,為搶占東北,蔣介石接受美國軍事援助,加緊向東北增兵。面對這一難題,中共中央主席毛澤東積極研判局勢變化,果斷采取應對策略,揭穿蔣介石重慶談判中假和平真內戰的把戲,依據形勢變化確定了“向北發展,向南防御”的戰略方針,部署派遣10萬大軍、2萬干部出關,為最終贏得東北解放戰爭的偉大勝利打下了堅實基礎。
2. 進城:絕密行動的文學記述與史實真相/閆樹軍
1949年3月23日,中共中央機關、人民解放軍總部從西柏坡出發遷往北平。這是一次絕密行動。整個行動有計劃,有臨時調整,有特別安排。絕密行動的方案,只有幾個人知曉。但在紀實文學涌現后,文學版本的“進城”率先“紀實”,隨之一些媒體又以“口述”“追憶”,甚至“制造”情景,用文字和視覺給人們以“有趣”“好看”的感覺。那真正的歷史是怎樣的呢?筆者嘗試用史料來逐條解析,以求真實。
3. 延安時期中共中央對重要節日的紀念/趙小成
延安時期,為有效凝聚全民族抗戰的力量,協調各方力量,贏得國內外力量對中國抗戰的支持,中共中央審時度勢,舉行了若干重大紀念活動,進行廣泛動員,擴大政黨影響,振奮民族精神,以爭取抗戰勝利。
4.史無前例的朝鮮停戰談判/江和平
5.浙東抗日根據地一次成功的越劇改革/鐘冶平
6.加強紀律性,革命無不勝
——解放戰爭時期解放軍的入城教育/劉 旭
7.毛澤東與紅1團
——榮譽軍旗“犧牲決勝團”背后的故事/葉青松
8.我見到的周恩來總理/陸苗耕
9.新疆航空隊:中共歷史上的第一支航空隊/《新疆冤獄始末》編寫組
10.朱德初心:“祖國安危人有責”(下)/羅元生
11.揭秘兩次新鄉和談/孟 醒
12.烽火仁醫:饒正錫將軍的革命人生路/楊曉璐
13.美國記者貝爾登的晉冀魯豫邊區之行/李凌晨
14.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名稱的演變(畫說春秋)/中文(封二、封三)
15博覽之窗:
毛澤東一生中唯一一次為一個縣級黨委題詞·國史研究中的“革命根據地的終結”問題·陳云:要“保護民族品牌”,積攢外匯·1960年《毛澤東選集》第四卷為何對1949年《論人民民主專政》單行本中關于“第三條道路”論述作出修改·中華牌101繪圖鉛筆的誕生歷程·葉劍英:魯迅是戰士,也是戰術大師